英國首相卓慧思上任不足50日旋即請辭,上月底迷你預算案引發市場動盪,英鎊匯價曾創新低兼英國債息抽升,英倫銀行更要入市買債避免退休基金「爆煲」。
早於八月底,當卓慧思角逐保守黨黨魁優勢漸趨明顯,其表明要打破財政部處事作風、減稅推動經濟增長的政綱,已令英國十年及三十年國債息上揚。迷你預算案推出前,卓慧思揚言為刺激經濟,不受外界歡迎亦在所不惜。試圖繞過預算責任辦公室監察、不顧公共財政紀律的後果,是英國資產價格被附加「蠢材風險溢價」(muppet premium),主要評級機構先後調低英國主權評級展望,勢將接任首相的辛偉誠要迅速挽回市場信心難度仍高。
港交所風險溢價
下試萬六點見逾十三年低位的恒指,風險溢價又如何評估? 被視作港股領先指標的港交所(388HK)上周一度失守244元,進一步逼近前年疫情底,即使一周喘定略為回升,今年股價仍錄超過四成跌幅,暫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表現最差一年,藍籌當中跌幅較阿里巴巴(9988HK)、網易(9999HK)及京東集團(9618HK)更大。與歐美以至區內主要上市交易所股價比較,港交所股價亦是落後。
不過就算港股上季日均交投按年大幅萎縮、港交所上季以至首三季純利均倒退約三成,類似花旗、大摩等看淡的券商僅屬少數,多名分析員仍看好前景給予買入評級,目標價300元以上。上調評級至買入的滙豐證券,仍看好互聯互通及產品創新,包括港股通人民幣計價、建議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等。
但近年中港兩地股市互聯互通措施無助港股交所股價,即使上市規則容許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、放寬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要求,但遇著監管風暴、內房債危機及中美審計爭議,大批中概股插水;新股市場死氣沉沉,近一年上市的逾80隻股份,近七成股價潛水,零跑汽車(9863HK)上市未足月,股價已潛水逾五成。
多間券商均提及港交所風險因素包括中美地緣政局發展,但僅屬一句起兩句止。俄烏戰事以來,本港與俄國關係每每成為市場焦點,如俄羅斯交易所六月公布開放買賣騰訊(700HK)等港股,港交所要特別澄清並無與當地交易所合作;受制裁的俄國富商遊艇獲准在港停泊,美國國務院一度警告事件損害香港聲譽… 港交所股價今年以來跌逾四成,全球另一隻錄逾四成股價跌幅的上市交易所,就是俄羅斯莫斯科交易所。地緣政局成港交所的灰犀牛,過去中美共存共榮、本港作為中介人得享其利的好日子能否持續成疑。
即使港交所股價尋底,仍不難發現股評人呼籲低吸、可作長線月供等建議。但以選股系統分析,港交所今年以來均未曾出破,反而是二月中出止後,股價已累跌逾四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