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上周跌逾1100點,自七月初以來一周再度錄得超過6%跌幅,行業分類指數普遍受壓,非必需消費指數更傷,一周跌超過8%。
但持續愁雲慘霧當中,醫療保健行業相對突出,藥明生物(2269HK)、石藥集團(1093HK)及中生製藥(1177HK)分佔一周藍籌升幅三甲最少上揚逾4%。
恒生綜合醫療保健行業指數上周一度刷新今年低位,但全周計仍然有力靠穩,單計上周五單日約6.5%升幅更為今年以來第四大,指數升勢全面超過九成成分股向好。而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周中創面世新低後,亦有力反彈重上一千點。
以選股系統分析,行業亮點亦以醫療保健相關股主導,包括威高股份(1066HK)、先健科技(1302HK)、春立醫療器械(1858HK)、海吉亞醫療(6078HK)及三生製藥(1530HK)。而較硬淨的風中勁草選股,上榜的除三隻指數反向ETF外,亦有威高股份及上周五單日升逾15%的康方生物(9926HK)。上述股份以威高股份能量較強,20日能量計處55%理想水平;春立醫療剛於上周五出破,股份上周五升逾9%,錄得超過三個月最大單日升幅,一周升幅亦為上述股份中最佳。
市場持續憂慮美國推動本土生物技術製造,不利內地生物科技企業前景,上月尾相關行業指數尋底時,大行如瑞信懷疑短線能否重演3月中及5月底的技術反彈,到相關股低位回升,分析員紛紛張羅理由解畫:美國商務部將藥明生物子公司剔出未經核實清單、市傳江西牽頭22個省區的肝功能生化診斷試劑集體採購方案徵求意見稿,試劑減價幅度較預期溫和、百濟神州(6160HK)腫瘤藥研發有進展、以及藥明康德(2359HK)發首三季盈喜,盈收增長均勝預期等….
論估值,券商以MSCI中國醫療保健指數預測企業價值對收入比率分析,已由去年最高時逼近6倍,回落至目前接近約4.5倍的2010年以來歷史平均,預測市盈率亦由去年的18倍降至歷史平均約14倍附近。上述兩個估值比率自2014年以來,即使曾經多次失守歷史平均水平,其後仍有力回升。惟目前中美關係處近年低點,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行業成雙方博弈磨心,即使內地醫藥產品集體採購政策或續有利好消息,指數估值進一步受壓風險仍存。留意2010年至2013年初,相關估值比率均曾經持續低於1個標準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