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踏入新一年話題仍然係鐵路工人連日罷工、以及NHS國民保健服務瀕臨(或已經)崩潰,病人要等13個鐘先有救護車送院。
種種問題講咗最少大半年,但不斷內耗之下仍然無解決辦法。
首相辛偉誠預告問題唔會因為踏入新一年而過去,其實係人都知,但連趁新年振奮下民眾士氣、展示決心解決問題的機會都放棄,難怪被質疑管治意志薄弱。
經濟衰退
香港都係面臨經濟衰退、樓市下滑,不過政治領袖繼續唱好前景,李家超話社會氣氛漸好,要令生活回復疫情前,陳茂波對經濟審慎樂觀。中國極速撤銷防疫措施,當多國收緊中國旅客入境限制、海外傳媒憂慮內地疫情宗數爆升,本港財經傳媒反而充斥睇好經濟股市言論,除咗中央防疫政策急轉彎,仲有接連出招協助房企紓緩現金流壓力,針對科網監管又有鬆綁跡象,「通關利後市」、「港股重整旗鼓」、「後疫情時代中國股市機遇」等分析文章排山倒海。
大批殘股翻身,大市陷絕境時已逆市造好股份更強勢,去年 10 月現身於系統風中勁草名單,試探性質買入的康方生物(9926),近三個月股價已升八成。個市好似真係大把機會。
英國傳媒擔心中國急速開關影響
股市基本因素分析奠基於準確可靠數據,但目前中國實際疫情係點、極速放寬防疫限制係咪全無後果,可以令經濟快速復常,傳媒、大行少有探究。
以往不少本地傳媒專設中國組實地調查追蹤,發揮香港新聞自由及資訊流通優勢,但類似報道已不復見,政策無定向風險亦毋須再搵評論員多加分析,總之疫情管控放鬆就係利好,分析員加兩句「疫情總有過去一天」、「抓緊中國經濟復甦機遇」,又寫好一篇唱好後市文章。
而內房債問題究竟呢個黑洞實際有機深,靠金融16條、境內融資三枝箭、內保外貸等係咪就可以解決問題,及時救治經濟內傷?去年完全低估問題的大行,新一年又預測話有信心今年房地產市場軟著陸,但搵勻全篇內容,都無分析種種救市政策實際幫助有幾大,最有力理據就係中央表明「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」,就可以「穩信心、保行業、穩企業」。
市場一直搵辦法評估中國經濟實況,例如以往有「克強指數」,但依家自覺憑基本因素已難分析中港股票,想繼續喺港股玩落去,越來越要憑系統指標或技術分析著手。